首页 |
|
北化研究院集团泸州北方公司厚培创新沃土 让“千里马”竞相奔腾 |
||
|
||
北化研究院集团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从人才培养、环境营造、政策激励等多方努力,不断培厚科研一线创新沃土,释放人才创新活力,让“千里马”在公司竞相奔腾,让创新的因子持续释放动能。 打造创新型人才的“蓄水池” 泸州北方公司在积极落实硕博士倍增计划的同时,从新进大学生抓起,做实实习机制,利用一年时间,组织新入职硕博士深入基层,轮流到各科研、生产单位跟班学习,为日后在岗位上大展拳脚扎牢基础;落实“双导师”制度,为每名硕博士配备一名业务导师和一名职业导师,让其在专业指导下有方向有目标有干劲;做好针对性培养,制定“一人一策”培养方案,并引导博士尽早参与科研项目,促其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。 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,充分发挥平台育人效能,借助集团公司工程硕博士培养、青年英才计划、种子计划等平台,推荐优秀科技人才进行学历提升、交流访学。坚持广揽英才,以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的观念“柔性引才”,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和团队聚集公司,开展科研攻关。 营造鼓励创新的“软环境” 为了让创新自由生长,泸州北方公司以常态化“学术交流”为切入点建立起交流分享机制,积极营造活跃而浓厚的创新氛围。公司各方面人才在交流中各抒己见,发散讨论,既有对前沿科学技术、自身研究领域、具体研究课题的交流研讨,也有对公司发展中遇到的技术、生产等“疑难杂症”进行的“会诊”,大家讲理念、讲课题、讲技术,从不同的研究方向中找思路,在思想碰撞中激发灵感,拓宽思维。 公司还通过“请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,让交流分享的范围向更广阔的天地延伸。邀请专家、教授到公司进行指导交流,拓宽人才视野;鼓励人才走出去参加行业协会、论坛,参与产业技术发展及战略研究,紧跟行业技术创新方向,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赛道里找定位、谋发展。 健全激励创新的“硬措施” 在泸州北方公司隆重庆祝建党102周年暨建厂90周年的升旗仪式上,青年科技人员袁野在全场员工热烈的掌声中,作为员工代表上台发言。这样的“礼遇”,是公司向科技人才的“当众表白”,更是对科技创新的热切期盼。 为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,泸州北方公司不断健全激励创新的“硬措施”。构建了包括科研项目论证奖励、过程研制奖励、科技成果奖励、成果转化奖励的科技创新激励模式。出台多个制度办法,发挥制度导向作用,优化评定标准,并对科研试错给予足够宽容。同时对优质科技成果推荐申报集团公司级、省部级奖项,近两年有8项科技成果荣获集团公司级及以上奖项。公司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、当主角,专门建立青年科研基金,每年拨款500万元,为青年科技人才潜心开展技术创新和前沿探索提供支持。 打开万马奔腾的“新局面” 泸州北方公司积极落实集团公司“人才发展30条”重点措施,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,新生力量的持续加入让科技人才队伍更加壮大,也更有活力。 聚力量,建团队,立项目,泸州北方公司各方面创新力持续提升。研发的灭火棒灭火效率高且小巧轻便,受到大众喜爱;汽车安全气囊用产气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,实现市场销售;油箱产品大力开拓混动油箱、轻卡油箱、防爆油箱、甲醇油箱等应用领域,瞄准中高端汽车配套,新产品贡献率40%以上;在重点产品研制过程中,通过研究替代原材料,优化制备方式,使产品制备周期大大缩短;在一项合成工艺的研究中,经对反应液反应效率低的问题反复研究,突破了反应过程低温控制技术……聚焦前沿技术、原创技术研究,以产学研合作发挥优势,补齐短板,让先进技术成果在公司转化,成熟工艺得到推广应用。怀着对创新的渴望,泸州北方公司正打开“千里马”竞相奔腾的新局面。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,谋创新就是谋未来。泸州北方公司在科研一线厚植创新沃土,持续激发人才活力,释放创新动能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履行好企业的强军使命。(赵淑芳) |
||
关闭窗口 |